急救知识进校园 生命守护在身边——合肥北少林学校开展应急急救知识培训

发布日期:2025-03-15 浏览次数:37

为了增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3月15日,合肥北少林学校邀请长丰县朱巷中心卫生院有关人员到我校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全体教师、全体教练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还通过实际操作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急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急救常识讲解

培训伊始,朱巷中心卫生院主治医生陈长虹首先向在场的教职工和学生代表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的CPR(心肺复苏),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陈医生强调道。随后,她通过现场演示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状态,并演示了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等要点。

紧接着,陈医生和她的团队成员展示了便携式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正确使用方法。“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分析心脏节律并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恢复心跳。”医护人员一边介绍,一边示范了从打开电源、贴附电极片到按下放电按钮的全过程,并指出使用AED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现场实操

理论讲解结束后,进入了最受期待的实际操作环节。陈医生和葛护士特意邀请了几位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上台亲自尝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大家逐一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包括胸外按压以及AED正确使用的全过程。每位参与者都表现得非常认真,积极提问并与指导老师交流心得。

心肺复苏的方法

01

确保现场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02

判断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同时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

03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并提供详细信息和准确的位置。

04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通常是地面。双手叠放在胸骨中央的下方(约两个手指宽度处),用直臂和肩膀的力量进行快速有效的按压。按压的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大约5-6CM的深度。按压和松开的时间比例应为30:2,即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05

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需要检查患者口中是否有异物,如有需要先清理干净。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孔,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巴,使患者的头部后仰。然后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每次呼气时间应为1秒钟,并观察胸廓是否有明显起伏。

06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持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的抢救措施,或者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急救知识,以前只知道理论,现在终于有机会亲手操作了。”一位参与培训的学生代表兴奋地说。“如果将来遇到紧急情况,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提供初步的帮助。”

学校寄语

活动最后,我校党支部书记黄跃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朱巷中心卫生院团队的到来和支持。“生命无价,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重视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黄书记表示,未来学校还将继续组织类似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次应急急救知识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在校教职工和学生代表们的急救技能,也为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使者!

返回顶部